談談醫療器械產品的壽命界定方法
醫療器械的使用壽命是指醫療器械從規劃、設計、生產、銷售、安裝調試到使用、維修、維護檢測、報廢的全過程。而醫院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應用質量和安全管理在整個壽命過程中占重
來源: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布日期:2025-07-07 閱讀量:次
在無菌醫療器械生產這個行當里干活,大家都知道人員健康管理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一環。法規白紙黑字寫著,直接接觸物料和產品的員工,每年至少得體檢一次,而且明確規定,有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員工,絕對不能碰直接接觸產品的活。這個要求很清晰,對吧?但不少企業實際操作起來,碰到一個實實在在的難題:法規里說的“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具體到底指哪些病?去醫院體檢,該查哪些項目才符合法規要求?是不是拿個藥品或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證就算達標了?這些問題不搞明白,體檢就容易流于形式,或者做過頭增加負擔。醫療器械注冊專員天天和法規打交道,今天就掰扯掰扯這個事,幫你找到合規又實用的操作路徑。
首先得把規矩的源頭弄明白。最核心的文件,就是《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以及專門針對無菌醫療器械的附錄和《現場檢查指導原則》。這些文件里,關于人員健康的要求,翻來覆去就強調兩點核心意思:第一,直接接觸物料和產品的人員,必須每年體檢一次。第二,最關鍵的一點,患有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員,絕對不能從事直接接觸產品的工作。這個要求是硬杠杠,現場檢查時,審核員一定會翻看員工的體檢報告或者健康證明,確認體檢按時做了,也確認有這些疾病的人確實沒在相關崗位上。
這些法規文件,無論是國家藥監局發布的《規范》和《指導原則》,還是行業標準YY 0033《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范》,都只提了這個原則性的要求。它們都沒有像開藥方一樣,列出一個必須檢查的、具體的“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清單。比如,乙肝、肺結核、痢疾、流感……具體查哪些?法規沒說死。這就是很多企業覺得操作空間大、心里沒底的原因。
既然法規沒給現成的項目清單,那這個責任就落在了企業自己肩膀上。企業得自己動腦筋,根據你生產的無菌醫療器械的特性,來識別和規定哪些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可能會對你的產品造成污染風險,從而影響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這個識別過程要結合產品的生產工藝、接觸程度、產品預期用途等因素。舉個例子,如果你的產品最終是要植入人體的(比如骨科器械、心血管支架),或者接觸人體血液、無菌組織的,那么對操作人員攜帶的病原體的種類和傳播途徑要求,肯定比生產一些體外使用的、低風險的無菌器械(比如某些敷料)要嚴格得多。生產環境要求高(比如萬級、十萬級潔凈車間)的產品,對人員攜帶微生物的控制自然也更嚴。所以,體檢項目的“嚴格程度”和“覆蓋范圍”,企業需要量體裁衣。
知道了要自己定,那具體怎么操作呢?別慌,官方其實也給了方向性的指引。一個非常靠譜的做法,就是參考醫療衛生機構以及當地省級藥品監管部門或者衛生健康管理部門,對于“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常規體檢要求來執行。
很多地方的疾控中心或者具備資質的體檢機構,都有針對特定行業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套餐。其中,“藥品從業人員”和“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項目規定,是相對成熟和標準化的。這些體檢項目通常包含了法律法規要求篩查的主要傳染性疾病。
對于醫療器械企業,特別是無菌醫療器械企業,完全可以借鑒這些成熟的體檢項目框架。你可以帶著這個問題去咨詢當地負責體檢的醫療衛生機構:“我們企業需要員工體檢,排除可能影響無菌產品生產的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請問能否參照藥品或食品從業人員的體檢項目來執行?或者是否有針對醫療器械行業的建議項目?” 通常,體檢機構會根據你的描述,推薦合適的體檢套餐。
直接采用或參考“藥品從業人員”或“食品從業人員”的體檢項目,完成體檢,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被認可為符合醫療器械監管法規對于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體檢要求的。因為它們覆蓋了主要的、常見的法定傳染病種類(如病毒性肝炎、痢疾、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等)。
但是,這里有個“但是”。前面說了,企業要根據自身產品風險來評估。如果你覺得參照藥品/食品的體檢項目還不夠,或者你的產品風險特別高(比如植入類、介入類),你完全可以在參照的基礎上,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增加你認為必要的檢查項目。比如,增加某些呼吸道傳染病的篩查(如果認為相關),或者對某些指標要求更嚴格的檢測限值。反之,如果你評估后認為某些項目風險極低,也可以考慮簡化(但通常不建議比藥品/食品要求更低)。關鍵是你的規定要有理有據,能經得起推敲和檢查。
確定了體檢項目,這只是第一步。企業必須為每位直接接觸物料和產品的員工建立詳細的健康檔案。檔案里要清晰記錄每次體檢的時間、項目、結果。特別是,要明確記錄員工是否患有法規禁止的那些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
這個檔案不是建好就鎖柜子里不管了。要確保一旦員工在體檢中檢出患有規定的疾病,或者在工作期間出現相關癥狀,企業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最核心的措施就是:立刻將該員工調離直接接觸物料和產品的崗位。這是法規的底線要求,沒有任何商量余地。調離后,根據疾病情況和醫生建議,決定員工何時能重返原崗位(通常需要康復證明或復查合格證明)。
說到底,無菌醫療器械企業人員體檢的關鍵,在于理解法規原則——每年必檢,禁止相關疾病人員接觸產品。法規沒規定死具體查哪些病,這個選擇權給了企業。企業要擔起責任,結合自家產品的風險特性,識別需要控制的疾病類型。最實用的方法,就是參考當地醫療衛生機構或監管部門對藥品、食品從業人員的體檢要求來執行,這通常就能滿足法規期望。當然,思途CRO提醒你,別忘了根據產品風險做微調。確定了項目,就嚴格執行體檢,建好健康檔案,發現患病員工立刻調崗。把這些環節做到位,人員健康管理這塊的合規風險就能控制住了,產品質量也多了一份保障。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規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新辦理服務。
醫療器械的使用壽命是指醫療器械從規劃、設計、生產、銷售、安裝調試到使用、維修、維護檢測、報廢的全過程。而醫院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應用質量和安全管理在整個壽命過程中占重
從事醫療器械注冊的小伙伴們可能都為同一個問題苦惱過,那就是醫療器械注冊單元的劃分。企業所設計開發出的產品,其所包含的產品范圍,是否可通過一個注冊單元完成注冊,從而
隨著醫療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長,根據市場的需求各醫療器械生產廠商需要符合國家和地區的質量體系法規越來越多,所以經常會碰到出處于不同法規或標準的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國產化妝品小品牌不少,怕買到假冒偽劣產品,現在的仿造化妝品也不少,外包裝還同樣有防偽標簽,就很頭疼。那么,查詢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信息
醫療器械注冊證是依照法定程序,對擬上市銷售、使用的醫療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進行評價,決定同意其銷售、使用后發放的證件,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統一制定。"
剛接觸醫療器械CRO行業的小伙伴,在學習文件法規資料的同時,常看到一些英文類專業名詞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見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專業術語......"
隨機化被奉為臨床試驗設計的三大基本原則之一,隨機臨床試驗被視為臨床試驗的“金標準”,所產生的證據被循證醫學界確定為高等級證據。對于醫療器械臨床試驗,2018年1月由CFDA發
2019年5月31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關于實施醫療器械注冊電子申報的公告(2019年第46號)》,從2019年6月24日正式實施電子申報,從11月1日起提交國家局的注冊資料都需要按照電子申報目錄
眾所周知,醫療器械分為三類,一類采用備案制,二三類采用注冊制管理,等級越高,管理越嚴格。一類醫療器械都是免臨床的,因此備案工作比較簡單不繁瑣。而二三類醫療器械除免臨床產品
臨床試驗得出正確的結論需要嚴謹的試驗設計,雙盲隨機平行對照臨床試驗仍是證據等級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據《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2018年第6號)(下稱《原則》),隨
行業資訊
知識分享
八年
醫療器械服務經驗
聯系思途,免費獲得專屬《落地解決方案》及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咨詢報價,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系
思途CRO——醫療器械注冊臨床第三方平臺